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20:16 新浪娛樂
原文:http://ent.sina.com.cn/m/2009-09-02/ba2681056.shtml
以搞笑為賣點的《大內密探靈靈狗》獲得過億票房
撰文:趙靜 潛龍勿用
2009年,中國電影以「片源多,節目多,類型多」的整體樣貌拉開了「中國電影黃金十年」的 序幕,業界「內容為王」與「渠道為王」的爭論愈演愈烈,前者力證「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後者挺「院線電影時代渠道的重要性」。但無論是哪方,都認可影片本 身的類型與成色是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有如下類型的影片獲得過超高票房,古裝片以《英雄》為先河,成為最有成效的一支隊伍;喜劇片以馮氏都市題材幽默電影領軍;黑色幽默片以寧浩「瘋狂」系列為黑馬等。在上影集團資深策劃馬寧看來,今夏獲得高票房與好口碑的幾部影片,比如王晶執導的《大內密探靈靈狗》、楊慶執導的《夜店》、內地投資的港片《竊聽風雲》等, 他們的成績均在意料之中。馬寧表示,「現在國內,配合樓盤與商場的多廳影院,以白領為主要觀眾,票價雖然高,但看電影也能成為白領娛樂方式的一部分。白領 要看的電影,多半以放鬆身心、產生一定的話題的電影為主。而類型電影卻因風格明確、與好萊塢某些電影有某種成熟的偶合,而得到觀眾認可。」
2004年,張藝謀執導《英雄》為中國商業大片的始作俑者,此後,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徐克的《七劍》、張之亮的《墨攻》、唐季禮的《神話》、陳可辛的《投名狀》、李仁港的《見龍卸甲》)、於仁泰的《霍元甲》、陳嘉上的《畫皮》、吳宇森的《赤壁》等紛紛登場,三地豪傑各執利器,如火如荼地投身此股風潮,欲憑借大片來奠定自己大導演的地位。
為什麼如此多的導演前仆後繼地拍攝古裝大片?經業內人士解析,才知曉個中蹊蹺。馬寧透析,「第一,中國商業電影的自古裝大片開始,有了工業化與 票房的可能性,因此後來者跟風者眾。古裝大片的風潮自張藝謀的《英雄》而起,此後但凡導演要證明自己的商業能力都會涉足此題材;第二,古裝片多以演繹、細 說、故事為主,不是歷史的古裝,對歷史的理解似是而非,並在其中找到一些娛樂因素,是港台文化進入的結果,而港台的主力製作者也佔據了其中相當大的舞台; 第三,通過古裝的方式,不接觸現實,可以說表達更加自由,但同時也更加輕易」。
他看到中國古裝片產生的特殊背景,「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古裝片好像是獨立的樣式出現,但在張藝謀拍《英雄》的階段,世界上也有《指環王》,似乎《英雄》與世界的其他影片產生了某種對比,但實際上那時候李安與王家衛已經在國際上有了自己特別鮮明的形象,他們的影片,比如《臥虎藏龍》和《花樣年華》對那個階段的中國內地的古裝大片產生了一定影響。」他也看到,這五年以來,其實中國的古裝大片也經歷了一個積累與變化,「張藝謀從《英雄》開始,到《十面埋伏》,再到《滿城盡帶黃金甲》,「也從對歷史的理解的語焉不詳,不追求歷史的嚴絲合縫,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有了一定的轉移」。